盛夏,一場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演練在夜幕下悄然打響。演練正酣,一臺電站掛車突遭“敵”炮火打擊,指揮所、醫院等頓時漆黑一片。節骨眼上,遠在后方的野營裝備配件需求信息終端紅燈閃爍,保障指揮員判讀需求信息后,迅速派出野營保障車攜帶啟動開關、電磁執行器等配件迅速前出實施維修,保證了演練順利進行。
在去年的一次演習保障中,該部指揮帳篷立柱、野營淋浴車自吸泵面板出現故障,雖然現場有3名維修人員伴隨保障,但苦于在一大堆戰備器材中沒有及時找到合適的零配件,維修技師怎么鼓搗也無法修好。這次教訓引起該部領導深刻反思:“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在戰場,后果不堪設想。”
為此,他們結合野營裝備配件信息化管理試點任務,大膽探索實踐,通過電腦聯網方式將每個配件都貼上二維碼標簽,上面有配件的名稱、數量、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等6種基本信息。平時,器械發出多少、庫存多少,通過電腦顯示一目了然,省去了靠人力逐個清點的麻煩,實現了野營裝備物資精確化管理;戰時,損壞什么、需要什么,用手持掃描器一掃二維碼,后方信息終端實時感知需求,派出野營保障車將配件保障直達戰位,提升了戰時快速保障能力。
該部還著眼戰場保障需求,對整個保障流程進行實戰化升級改進。他們采用視頻監控系統原理,在信息終端顯示屏上劃分多個子畫面,每個畫面對接一個戰場,實現了多個方向戰場需求保障實時感知;組織軍地科研人員合力攻關給二維碼加密,防止被敵截取解密,保證了裝備物資信息安全;他們還針對維修人員少、保障任務重的特點,研發了野營裝備遠程可視化維修系統,形成了覆蓋白山黑水的野營裝備維修保障網絡平臺,只要用數據采集器讀取二維碼,取得配件原始生產數據,就能使野營裝備足不出戶得到及時維修。
戰場配件保障亟待信息化
當前,后勤管理正在從管理物資流向管理信息流轉變,相應的,后勤管理也必須從傳統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轉變。美軍提出了“速率管理”的概念,其目的是取代傳統以數量為基礎的后勤作業模式,采用高效、穩定、靈活的作業方式,對“物資流”和“信息流”進行有效整合,縮短軍用物資從供應者到使用者之間的輸送時間,提高后勤保障的時效性和精確性。
信息化戰爭條件下,面對海量的戰場配件保障需求,如果沒有與作戰要求相適應的后勤信息管理系統,在保障任務成倍增加的情況下,就無法建立起順暢的信息流,也就難以對部隊實施有效保障。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依托其在本土和海灣戰區所建立起的后勤指揮自動化系統,保證了海量物資補給的快速及時和有條不紊。實踐充分證明,無論保障任務如何復雜多樣,后勤保障只要始終緊跟任務走,就能確保后勤保障方向不偏,贏得打好信息化條件下后勤保障硬仗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