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蛋糕的瓜分戰愈演愈烈。
近日,微信最新版本在蘋果商店悄然上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騰訊為其新增了“零錢”轉賬功能。這意味著,微信用戶可以通過“我的錢包”(原“我的銀行卡”)中的“轉賬”功能,直接向好友發起轉賬,每天限額為兩萬元。
巧合的是,新浪微博也正在測試微博支付轉賬功能。有報道稱,從今年7月下旬起,所有微博賬號在通過申請和審核后,都將具備收款和交易的能力。由于新浪微博支付轉賬功能是和支付寶綁定,而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間有著投資關系,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一舉措的背后推手實為支付寶。此外,在去年的這個時期,新浪旗下新浪支付公司獲得了央行發布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兩大互聯網巨頭在移動支付領域同時發力,惹來了眾多關注的目光。相比之下,以銀行系為代表的另一股勢力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發力則相對低調許多。中國銀聯早些時候就聯合芯片制造公司恩智浦、三大運營商以及中興華為等產業鏈各方,共同發力移動支付,并將陸續推出和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合作的手機移動支付平臺。
隨著國內移動終端的普及和支付技術的日漸成熟,移動支付漸入佳境。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以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入侵者”在移動支付市場上一枝獨秀。如今,傳統的銀行系再難以作壁上觀。兩股勢力將掀起怎么樣的攻防戰,業界相當期待。
互聯網大佬競風流
圍繞著移動支付,阿里巴巴和騰訊在2014年伊始就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開年大戲。
在去年投資嘀嘀打車之后,騰訊在今年1月迫不及待地啟動對用戶的補貼優惠。只要用戶和出租車司機使用嘀嘀打車軟件,并使用微信支付,就可以獲得一定費用的返還。有數據顯示,在啟動補貼的77天內,嘀嘀打車用戶從2200萬增加至1億,騰訊為此豪擲14億元人民幣。
很快,在2013年投資了快的打車的阿里巴巴也聯合支付寶啟動了補貼活動,在全國40個主要城市同時展開。
打車軟件集體“發錢”正讓用戶樂不可支之時,支付寶在傳統的小年夜(1月23日)推出了一個相當討喜的功能——“發紅包”和“討彩頭”,不過,由于這項功能無法分享到微信或其他社交媒體的朋友圈中,它并沒有受到廣泛關注。還讓支付寶始料不及的是,支付寶的“發紅包”最終為他人做嫁衣裳。
三天后,騰訊財付通在微信推出公眾賬號“新年紅包”,用戶關注該賬號后,可以向好友發送或領取紅包。由于依托微信和朋友圈的強大社交紐帶,“微信紅包”一炮而紅,也成為2014年春節最應景的歡樂事件之一。
通過打車補貼和微信紅包,微信支付的用戶數量幾乎在轉瞬之間形成對支付寶錢包的追趕。而這背后,正是移動支付的勃興。
根據艾瑞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Q1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5328.8億元,環比增長112.7%。其中,移動互聯網支付增勢迅猛,占移動支付整體比例已高達98.5%。
在艾瑞咨詢分析師宋楊看來,移動支付的增勢主要來自互聯網支付的原因在于兩個方面:“一是第三方支付企業越來越看重移動互聯網支付領域,相繼推出如打車等場景應用,增加用戶數量和黏性;二是個人用戶端移動互聯網支付習慣已經逐步養成,并有支付習慣從PC端向移動端遷移的趨勢。”
“主場”失利
互聯網企業這邊廂在移動支付領域激戰正酣,但以銀行系和運營商為代表的傳統支付領域的領頭人卻顯得相對落寞。
與互聯網企業的移動支付不同,中國銀聯主導的是基于NFC的近場支付,但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由中國銀聯主導制定的13.56MHz標準和由中國移動主導的2.4GHz標準并存。直到去年,經過漫長的博弈,以中國移動為首的通信陣營和中國銀聯達成共識,確定采用銀聯主導的NFC標準。今年5月1日起,基于NFC的移動支付的5項國家標準開始正式實施。
正是因為標準之爭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沒有塵埃落定,也導致中國銀聯、電信運營商、硬件廠商等產業鏈上各方未能全身心投入。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李燁就此指出,遠程支付遙遙領先NFC近場支付的個中原因,就在于整個產業鏈的紛繁復雜。如從運營商角度看,需要對手機生產廠商,芯片設備廠商有非常好的控制力,從銀聯角度看,需對所有的終端進行高成本改造,需要花資金和時間去推廣使得用戶接受,產業鏈中的每家能獲利多少,付出多少,都需要多方協調。
恩智浦全球執行副總裁史蒂夫·歐文(Steve Owen)就坦言,國內NFC支付之所以發展緩慢,很重要的原因是產業鏈上各方利益切分不均而導致的。
不過,在面對互聯網企業在自己“主場”上的肆意妄為,中國銀聯以及銀行、運營商開始聯合發力對付“共同的敵人”。在今年5月的中國銀聯NFC全手機產業峰會上,銀聯方面表示將擴大TSM平臺(可信服務管理)的機構接入規模,在今年計劃完成100家承接銀行的合作。此外,在原本支持的中國移動的NFC-SIM基礎上,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也有望在下半年發布相關產品。
硬件廠商亦看到NFC的美好前景,開始積極投入熱情。6月,步步高旗下品牌手機OPPO與恩智浦聯手,實現一卡通手機NFC支付公共交通的電子票務功能。用戶憑借NFC手機在中國35個城市都可使用該功能,年底預計推廣至60個城市。
雖然產業鏈上的各方都開始積極推廣NFC手機支付,但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NFC的大環境固然得以改變,這需要用戶換NFC手機、用特定SIM卡,還要到營業廳開通支付業務、在特定的pos機上刷卡,遠不如二維碼等支付方式方便。
NFC的未來
盡管銀行系與電信運營商冰釋前嫌,試圖共同在自己的主戰場奪回話語權,不過現實情況是,互聯網大佬們已經在該領域小有根基。
以支付寶為典型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的第三方支付業務,在經過多年的積累,已沉淀巨大的用戶和數據。2013年底,支付寶實名賬戶近3億。除了用戶數量上的優勢,互聯網公司的移動支付更有著廣泛的支付場景,涉及打車、購物、餐飲等各個O2O行業。最終,移動支付形成交易循環。
對此,艾瑞咨詢分析師李超指出,移動支付發展速度很快,但主要的推動力來自于移動電商,這一輪移動支付的競爭中,互聯網公司的收益會最多。而對于銀行、銀聯等,移動支付由于沒有豐富的移動購物場景的加入,略顯劣勢。
不過,李超也指出,未來NFC肯定是一種發展趨勢,是各界廣泛看好的一種支付方式,當大家更加關注資金安全性和便捷性時,它代表一種新的支付手段和技術甄別,有可能成為移動互聯網支付下一個爆發點。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錢海利亦是NFC的支持者,他認為未來移動支付將出現百家齊放的局面,用戶移動支付習慣的培養可以嫁接更多商業模式。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至上,雖然很多企業布局移動支付本意是增加功能,方便用戶,但用戶關心的資金支付安全,企業布局移動支付的前提應該是保證資金安全。
NFC在功耗、便捷性、精確度、安全性方面都有絕對的優勢,其成為主流的移動支付方式大有可能。
有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NFC應用市場規模有望達100億美元,2011年至2016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近40%。
多年來,由互聯網大佬們唱主角的移動支付,有可能讓NFC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