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看,市民今后在購物、就醫、行車、單位考勤、物業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都能通過一張金融IC卡解決,可以說金融IC卡是“一卡通”的最佳載體。不過,現實中,從發行金融IC卡到實現“一卡通”,這之間還存在若隱若現的障礙,金融IC卡的優勢尚未完全發揮。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技術,而是利益和觀念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上,北京市衛生局巡視員鄧小虹建議,當下各種卡太多,應當拓展身份證的使用范圍,把身份證變成“一卡通”,涵蓋就醫、教育等各類公共服務信息。公安部有關負責人回應說,該問題牽扯到多個部門,不是公安部一家說了算,已向國務院提出協調多部委解決問題。
現實中,各種卡證多如牛毛,確實給人以不勝其煩之感。正是因此,“把身份證變成一卡通”的建議一經報道,便獲得了公眾的積極回應。把各種卡證進行整合、實現“一卡通”,可以節約資源,提高效率,具有諸多積極意義,不過,實現“一卡通”,最合適的載體卻未必是身份證。
在身份證上加載各種公共服務功能,或許只是聽上去很美,但業內人士經常提醒,不要把身份證和銀行卡放在一起,以免丟失后被盜刷,而如果身份證和銀行卡合二而一,一旦丟失,豈不更可怕?當身份證加載了各種社會功能甚至金融功能,在實現一卡多用的同時,也會產生更大風險。而且,身份證的功能是由法律規定的,我國《居民身份證法》第三條明確限定,身份證上登記的項目只能是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等9項,因此,其他的功能和信息不能隨意添加。
推進實現“一卡通”的思路正確,只不過,筆者認為,載體不應是身份證,而是金融IC卡。近年來,央行等部門一直在推動金融IC卡的廣泛應用,公眾已逐漸了解到金融IC卡比傳統磁條卡安全性更高,而金融IC卡的優點還遠不止于此。金融IC卡在包含普通的銀行借記(或貸記)賬戶外,還有電子現金賬戶,可脫機使用,能夠快速完成揮卡交易,大大縮短交易時間。金融IC卡能夠將金融功能與社會保險、居民健康、市民管理、校園管理、社區管理、積分管理、公共交通等多行業公共服務應用結合起來,實現一卡多用。金融IC卡還可充分利用金融機構大量的金融網點及ATM實現充值等服務,并實現全國聯網通用。
以金融IC卡為載體推動“一卡通”,這樣的設想正逐步實現。例如,,在全國著名旅游勝地云南西雙版納,金融IC卡公交應用開放平臺正式投入運行,全國游客以及西雙版納市民持全國任何一家銀行的金融IC卡閃付,即可乘坐公交車旅游觀光或出行,不需要辦理專門的公交卡。鄭州在2013年推出以金融IC卡為載體的新型居住證,由政府與農行聯合發行,功能相當于居住證和銀行卡的集合。天津多年前即在駕駛員管理卡和社保卡兩個領域發行了金融IC卡,實現了一卡多用。
從長遠看,市民今后在購物、就醫、行車、單位考勤、物業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都能通過一張金融IC卡解決,可以說金融IC卡是“一卡通”的最佳載體。不過,現實中,從發行金融IC卡到實現“一卡通”,這之間還存在若隱若現的障礙,金融IC卡的優勢尚未完全發揮。僅從公共交通領域看,目前雖有一些中小城市實現了金融IC卡的應用,但在北京、天津等更多大城市,仍是行業發行的公交卡、地鐵卡一統天下。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技術,而是利益和觀念問題。
一方面,由于行業壁壘嚴重,利益格局固化,使得金融IC卡跨行業應用困難。目前已發行行業專用卡的單位,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支付賬戶和結算體系,其中涉及巨額的資金沉淀,行業方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不愿意與銀行合作發卡;另一方面,廣大市民對于金融IC卡的優點尚缺乏充分認識,某地曾有物業公司與銀行合作推出以金融IC卡為載體的電梯管理卡,結果被小區居民以“強迫辦卡”為名投訴到媒體。由于市民尚未切身體會到金融IC卡的諸多好處,因此存在抵觸情緒,一聽到“辦卡”就覺得有牟利企圖,如果沒有政府強力推動,金融機構單方面對金融IC卡的推廣存在困難。
以金融IC卡為載體,推進“一卡通”的實現,關鍵還是要讓金融IC卡的優勢更多顯現,贏得公眾認可和青睞,并以民眾的期待、輿論的壓力促使相關利益方予以協作配合。首先,要將金融IC卡的應用(特別是公交領域)納入智慧城市建設,促進金融信息化與城市智能化建設緊密結合,使公眾真切享受到現代金融創新成果帶來的優質便捷的交通出行服務。其次,要打破行業壁壘,支持金融IC卡在高速、地鐵、公交等交通領域應用,使銀行和相關行業實現互利共贏,并實現便民惠民。再次,要堅持開放性原則,公共服務領域金融IC卡不對商業銀行設置準入門檻,現有銀行卡網絡、pos機、交通閘機經改造后均可受理各行金融IC卡,以節省投資,共享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