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首次從國家層面確立普惠金融的實施戰略。專家表示,這將推動金融向“小而美”發展,讓金融更多“惠”入平常百姓家。
《規劃》強調,到2020年,要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特別是要讓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使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居于國際中上游水平。
《規劃》提出,鼓勵大型銀行加快建設小微企業專營機構;要基本實現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鄉鎮一級基本實現銀行物理網點和保險服務全覆蓋;鼓勵銀行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面向農村地區提供安全、可靠的網上支付、手機支付等服務;支持有關銀行機構在鄉村布放POS機、自動柜員機等各類機具等。
解讀
重點應放在金融服務較弱的地方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提高普惠金融水平,應當注重‘雙輪驅動’,發揮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等新型金融機構的合力。互聯網金融機構天生帶有‘草根’特性,生來就是為‘草根’階層服務的。而傳統金融機構在各種競爭壓力下,也在積極推動網點和服務下沉。”
“《規劃》提出到2020年,使我國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居于國際中上游水平。這個目標對金融服務的覆蓋率、機具布放的數量、單個人均或者區域金融服務的次數都有一定的要求,這就意味著重點應放在中低收入人群和中西部地區等金融服務比較弱的地方。”郭田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