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銀行預付費卡之外,上海還成為了另一種金融創新銀行卡——具有貸記卡功能的非接觸IC(智能芯片)卡的實驗場所。
這種新型銀行卡屬于“非接觸IC卡”的其中一種,可以將貸借賬戶中的資金額度轉移到現金賬戶里,不算作取現,無手續費,最高1000元額度,可實現信用卡和移動支付的雙重功能,一卡兩用。其中,貸記卡賬戶和普通銀行信用卡一樣是在銀行網絡上聯機操作,小額賬戶移動支付的功能則因pos機EMV遷移和IC受理改造完成而成為可能。
與手機錢包應細分市場對于已經率先一步普及的通過手機錢包移動支付的功能,有消費者質疑,所謂的“具有貸記卡功能的非接觸IC卡”與其在功能上有一定的重復性。尤其是深圳剛剛試點推出的“手機SIM卡+PBOC2.0貸記卡”的手機信用卡,除了小額移動支付的功能之外,還涵蓋了信用卡的功能,對比之下,具有貸記卡功能的非接觸IC卡似乎并沒有更大的優勢。那么兩者將如何區分目前客戶呢?
對此,一位業內分析人士9月14日對記者表示,兩者之間確實存在一個客戶群重疊的問題,但是在未來移動支付體系逐漸成熟之時,可以通過市場細分來進一步解決,“這跟不同人的消費習慣有關,有人喜歡用卡,有人則習慣只帶手機出門,可以根據需要有選擇性推廣,相互之間可以錯位競爭。”
理財一周報記者近日獲悉,這種可能影響消費者支付習慣的銀行卡正在上海悄然預熱:上海地區目前已完成了2.6萬臺POS受理非接觸IC卡改造。商業銀行中,工商銀行[3.96 -0.25%]已經率先完成系統改造,迎接這種卡片的出爐,而交通銀行[5.60 0.00%]與中國銀行[3.23 0.00%]也有意陸續進行改造。一旦系統做好準備,銀行的客戶就可以去這幾家銀行進行申請和使用。
目前包括部分超市收銀、自動販賣機,未來甚至將延伸到地鐵、出租車等公交系統的設備上,都可以通過刷卡完成了。銀行卡牽涉的產業各方有意將此逐漸推廣,使上海成為全國IC支付環境最發達的城市。
對信用卡有替代性雖然非接觸式IC卡本身與信用卡之間不是替換的概念,最初在功能設定上也互不相干,但是新型涵蓋兩種功能的卡片卻極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信用卡的強大競爭者。
“這種本身帶有信用卡功能的非接觸式IC卡,在未來是很可能代替信用卡的。本來實際使用功能類似的卡之間就有可替換性。只是,如果信用卡在透支額度上做一個大的開放,則被替代的可能性要降低,但這一點,銀行要看到其風險。”上海財經大學奚君羊教授對記者表示。
“對于這種卡片以后的發展,一是要看銀行自身對風險的控制。如果將風險控制降低,對持卡人的限制變少,那么這種卡大規模發行的可能性就很大,另一點就是要看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當大家的收入增加,還款能力變強,那銀行可能愿意增加這種卡的發行。”他表示。
此外,無論是哪種形式的移動支付,消費者一直以來針對小額賬戶不能掛失、無記名的處理辦法都頗有詬病。盡管如此,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銀行方面應該也不會對這個規定有所改動。
“小額賬戶充值額度只有上限1000元,沒有下限規定,它可以完全模擬一個只裝有10元、20元的零錢包,也就是說IC卡遺失和現金遺失是一樣的,消費者可以在賬戶里少轉移一些錢來降低風險。因而在這方面改進似乎沒有必要。”該人士指出。
非接觸式IC卡又稱射頻卡,由IC芯片、感應天線組成,封裝在一個標準的PVC卡片內,芯片及天線無任何外露部分。卡片在一定距離范圍(通常為5—10mm)靠近讀寫器表面,通過無線電波的傳遞來完成數據的讀寫操作(例如:交通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