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通過一張小小的銀行卡,人們不僅能夠存取款、刷卡購物,還可以利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進行轉賬、付款。但與此同時,這種便利性也帶來了安全風險。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頻頻利用盜取、側錄和偷拍等手段竊取銀行卡信息和密碼,再通過盜刷、轉賬的方式,致使不少銀行卡持卡人遭受經濟損失。
針對這種情況,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11月17日梳理了常見的銀行卡詐騙手法,提醒市民注意防范銀行卡使用風險,避免造成財產損失。
1 發送虛假信息,誘騙持卡人劃轉資金
作案方式:不法分子通過手機或電子郵件等方式向持卡人發送虛假的信息,誘騙持卡人將卡內資金劃轉到其賬戶中。
案例:
某日下午,一對夫婦神情焦慮地來到S銀行,要求向一張外地借記卡匯款。夫婦稱,當天接到一個來自日本的電話,對方的聲音與女兒十分相似。“女兒”焦急地說,她在日本與人合伙做生意時借了對方100萬日元,今天必須支付7萬元人民幣,不然就得賠償對方5萬元人民幣。“女兒”還提供了一張借記卡卡號。接到電話后,夫妻倆當即登錄QQ。見女兒的QQ在線,便在線詢問“女兒”對方催促快點匯款。
聽明這對夫婦的匯款事由后,S銀行領導意識到這可能是一起詐騙案件,勸客戶不要上當。S銀行領導一邊安撫這對夫婦,一邊要求客戶經理根據借記卡號查詢,按資料與開戶人取得聯系。經核實,才知道“女兒與人合作做生意”之事是一騙局。
風險防范提示:收到可疑信函、電話或手機短信時,銀行卡持卡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對一些貌似合理的匯款事由,要謹慎確認,千萬不要向自己不知道的賬號匯款,防止上當受騙。
2 竊取銀行卡信息,制作偽卡
作案方式:利用偷窺、木馬病毒或釣魚網站等手段,竊取持卡人銀行卡信息及密碼,然后制作偽卡,并利用偽卡進行消費或提現。
案例:
小王聽朋友說基金有可能大跌,便想通過網上銀行贖回基金。當他在搜索引擎輸入“B銀行”時,屏幕上跳出幾個銀行的網址。小王隨機選擇了一個銀行鏈接進入,并點擊“個人網銀登錄”,輸入卡號和密碼。然而,屏幕上出現的并非賬戶信息,而是頁面跳轉,隨即又出現了原始的登錄頁面。于是,小王又多輸了兩次卡號和密碼,但一直沒能成功進入。這時,他突然意識到很可能遭遇了“釣魚網站”套取用戶卡號和密碼。之后,他立即到銀行查詢,發現賬戶內的3萬元錢已被不法分子轉出。
風險防范提示:持卡人在進行網絡交易時,一定要登錄正確的銀行網站,不要隨意根據網上搜索到的網址登錄銀行網站。對銀行官網不清楚的,可撥打銀行客服電話進行確認;在進行網絡交易前,還要仔細查看安全鎖,配備銀行U盾、Ukey等網絡安全設備。最好開通手機短信服務,隨時掌握賬戶變動情況,一旦發現異常交易,馬上致電銀行進行掛失。
3 自助設備上留虛假信息,騙取銀行卡密碼
作案方式:在銀行自助設備上粘貼虛假的升級公告、緊急通知或其他冒充銀行服務信息的標貼,騙取持卡人銀行卡信息及密碼,或者誘騙持卡人按照標貼上的內容操作,將資金劃入不法分子的賬戶中。
案例:
某日,陳女士到N銀行ATM機上取款。在將卡插入ATM取款機后,ATM機顯示屏未出現提示語,卡也未自動吐出。陳女士正一籌莫展時,發現ATM機左下角有一張標貼,內容是“如果卡被吞,請打值班電話”。她隨即撥打標貼上留下的電話,并按照對方要求告知了自己的卡號、姓名和密碼。隨后,急需用錢的陳女士回家拿來銀行卡的存折提款,卻發現自己賬戶上的5000元現金已不翼而飛。
風險防范提示:使用自助銀行服務終端時,持卡人一定要留意周圍是否有可疑的人。輸入密碼時,應注意用手遮擋。如果發現設備的密碼防護罩和卡槽有異常情況,不要使用,并立即告知銀行。如果遭遇吞卡、未吐鈔等情況,應撥打發卡銀行的全國統一客服電話,及時與發卡銀行取得聯系,千萬不要輕信粘貼在自助設備上的留有所謂銀行服務信息的標貼,更不要撥打標貼上不熟悉的電話號碼。
在商戶POS機刷卡消費時,請不要讓卡片離開自己的視線范圍,并留意收銀員的刷卡次數。拿到簽購單及卡片時,一定要核對簽購單上的金額是否正確,是否為本人的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