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央行行長周小川攜三位副行長出席兩會新聞發布會。
在談及網絡支付監管時表示:“既要鼓勵發展,也要防范風險和健康發展。對于其中不健康的行為要不斷去規范,當然也不是說從一開始就去束縛人家的手腳,發展的過程中已經看到出現的問題,必須去進行規范。”
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支付產業關系到千家萬戶,是基礎性的產業,今年發展很快。隨著產業規模不斷作大,創新產品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支付產業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看,廣義的支付產業是包括了非銀行支付機構和銀行業,狹義的支付產業主要是指非銀行。
非銀支付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在累積風險。就非銀支付存在的風險和問題,范一飛分析稱:
第一是因為市場參與者眾多,市場上的供給和需求有一些失衡,供大于求的情況比較嚴重,行業存在過多的競爭;
第二,機構內部內控薄弱,風險管理放松等原因,對消費者的保護不夠,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消費者的個人隱私,特別是關于支付的敏感信息遭到泄露,信息在網上公開買賣;
第三,備付金被挪用的情況一度比較嚴重,有一些機構把客戶的準付金拿來炒房、炒股票,甚至用于個人賭博,最后導致了損失。
今年1月,央行發布通知稱,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機構應將客戶備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為20%左右,最終將實現全部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據媒體報道,央行近期還發文規范了聚合支付。
范一飛表示:“強化基礎建設,把我們領域的一些基本規矩建起來,這也符合事物發展規律,非銀行支付產業的發展是一個新生事物,一開始我們還是采取一些觀察,包容發展,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得到一定規律了再進行規范,我們出臺了管理辦法,推行賬戶分類制度,對支付機構實現了分類評級,剛才記者提到了對備付金實施的存管,制度已經出臺,第一次存管馬上要進行。”
他強調,對于加強監管,一方面是清理無證經營的機構,到1月份為止全國清理出239家非法從事支付業務的機構,部分已經移送公安部門處理。另一方面是對持證的支付機構加強監管,對違規行為敢于亮劍,進行處罰。
據了解,開年至今,央行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已經開出多張罰單,尤其最近,央行對易票聯支付有限公司開出的罰單更是達到了百萬級別。
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6年,支付機構年處理業務量從371筆增加到了1855億筆,金額從18萬億元增加到了120萬億元,年復核增長率達到71%和90%。網絡支付業務增長更快一些,去年支付機構業務量和金額同比還分別增長了102%和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