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超過90%的銀行卡是磁條卡,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劃卡”。芯片卡則是以芯片作為介質的銀行卡,在銀行卡的上面安裝了一個芯片,消費的時候以“插卡”的方式進行支付,而芯片卡非接觸式卡則不需要“插卡”,只要用卡在pos機上放一下,就可以實現消費,類似于“羊城通”,也就是常說的“嘀卡”。
相比傳統的磁條卡,芯片卡具有容量大,不容易被復制、安全性高等優點。同時,芯片卡由于采用了中國人民銀行的PBOC2.0標準,也意味著國內的銀行卡產業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銀行卡標準。中國人民銀行及中國銀聯的高層今年在不同的場合公開表示,未來國內的銀行卡將逐漸用芯片卡取代磁條卡,到2015年國內將停止發放磁條卡,只發放芯片卡。工商銀行[4.21 -0.24%]自2009年10月宣布正式推出符合相關標準的芯片卡,這也標志著銀行卡“換芯”工作的全面啟動。據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工行的芯片卡發行量已經達到了550萬張左右。因此,可以預見,在未來芯片卡將成為國內銀行卡發展的主要方向。
雖然芯片卡的發展方向已定,但目前芯片卡的推廣仍沒有大規模普及。有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系統的改造成本是主要障礙。據了解,每張磁條卡的成本不過是1元左右,如果換成芯片卡,成本將上升到近40元。同時,POS機、ATM機等配套設備也要更換或者升級,后臺系統也要改造。該人士表示,可能的情況是,由銀行方面主要負責ATM機更換和升級,而POS機的更換和升級則主要由銀聯和一部分商戶負責。然而無論是換卡還是更新終端設備,都需要為數不小的投入,這是目前芯片卡全面推廣遇到的最主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