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餐飲消費市場基本特征
消費者餐飲需求多樣化
消費者需求多樣化包含如下兩層意義:一是消費者的餐飲用途多元而導致的餐飲需求多樣化,二是針對單個消費者的口味多元而導致的餐飲需求多樣化。值得注意的是,餐飲用途的多元需求直接導致消費者餐飲支出的結構多元。相應的,餐飲企業存在的意義就在于部分或者全部滿足這些需求。
飲食習慣區域化特征明顯
盡管隨著人口流動的增加,消費習慣區域融合的趨勢在加強,但我們認為,中國餐飲消費區域化特征依然非常明顯。真功夫以及面點王等餐飲企業區域性擴張所面臨的問題足以說明這一點。
消費者購買的是產品服務
盡管近10年來中國餐飲行業蓬勃發展,但真正理解消費者需求的企業仍然很少,對提供給消費者的產品及服務的內涵及外延仍然缺乏深刻認識。產品的內容包含哪些?是否僅僅是菜品?相應的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是什么?服務的內容包含哪些相應的消費者對服務的需求是什么?這些問題涉及餐飲行業的本質,但遠未得到深刻解答,對此問題的解答將直接關系著整個產業的發展質量及進程。
二:中國餐飲行業新常態
行業整體發展滯緩
2015年全國餐廳已有500多萬家,這僅僅是工商局注冊的,還有很多無證經營的無從查算。而15年的全國餐飲收入達到3萬億元,成績可觀,蛋糕很大,然而細算下來,全年3萬億平均到每天、每家餐廳平均不足2000元,這是毛利潤,凈利潤再折半,1000元僅僅是在盈虧平衡點上,算下來根本不賺錢。再加上餐飲行業的倒閉率十分高,這塊蛋糕并不好分。
成本提高、經驗不足,道阻且長
這個我可以現身說法,我家有酒店、橡膠工廠,工廠不說了,成本高,賺的錢剩下的都交了稅,每年都是納稅大戶(苦笑……)。而酒店呢?外行可能覺得油鹽醬醋值幾個錢?其實像餐飲這種利潤較低的行業,錢還真是從指頭縫里攢出來的。自己雇的員工如果沒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案,分分鐘把賺的那點利潤給扔出去。這還不算低端餐飲,那些夫妻店炒盤菜12塊錢,遇到有些顧客還要砍2塊,他賺的就是你那2塊錢,你還給他砍了?來回一頓講價,又耽誤了少炒一個菜……
然后這又要談到房價了,分稅制改革、地方政府這些還是不說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懂,總之是房價在市場經濟之外的情況下變高了。而餐飲行業入門門檻低,一幫“土豪”殺進來,根本不懂討價還價,結果導致商鋪價格越來越高。加之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而餐飲業恰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員成本也在不斷提高。另一方面,環境管理加強,水、電等資源成本也在提高。但是餐飲業的盈利并沒有相對提高,結果褲子都賠進去。
再然后就是工商局、稅務局、各種相關部門時不時的“上門服務”,說真的,這些開個小門面的兩口子哪懂那么多啊?他要是能懂還能去炒菜?一年干下來,手都炒斷了,一算賬,白忙活。
大眾餐飲爆發
自“八項規定”后,高端餐飲受到很大沖擊,大眾化餐飲逐漸上位這不僅僅是因為“八項規定”的出臺,財富的占有雖然存在“二八定律”,但在消費結構中恩格爾系數不斷降低,加之餐飲消費相對門檻本身也不高,90后漸漸加入到餐飲消費主力軍中——普通消費基數太大。不過,不少專家指出,大眾化餐飲并不意味著低端、廉價,相反,高品質食材一直都是主流消費者的追求。此外,隨著消費升級趨勢的增強,消費者對食材的選擇也越來越挑剔,品質餐飲成為業界共識。大眾化餐飲的市場份額及增長率連年攀高。
三:中國餐飲行業未來趨勢
產業鏈上下游結盟
餐飲企業的運營效益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市場拓展問題不能全部依靠產業鏈的無限延伸來擔保(不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進步趨勢),而是需要產業鏈各端的融合貫通。主材直控,上下游結成戰略同盟,分工協作,嚴格把控才是效益最大化的捷徑。
這一點在客如云的做法中已經體現。今年3月,客如云在其主辦的“KONNECT大會”中發布了餐飲SaaS開放平臺,美團等知名企業皆參與其中,同時,CEO彭雷提出了連接“人財物客”的戰略:將人才管理、資金管理(貸款)、餐廳供應商、消費者服務平臺等連接起來,以此來打通整個產業鏈,共同為餐廳、消費者服務,效益最大化的同時服務質量也大幅提高。
餐飲管理智能化
這里可以舉一個例子,之前BTV采訪過一家無人化管理餐廳——失重餐廳spacelab,這家餐廳的最大特色是無人上菜,菜品“從天而降”,因為無人點餐、無人送餐、無人收銀,所以也被稱為“無人餐廳”,僅僅從人力上每月便能節省5萬元。而客如云恰好是這家餐廳的技術支持,將智能化餐飲管理系統應用的淋漓盡致。
借助信息技術、信息化管理這一平臺畢竟是一條有效途徑。低谷中更要考慮如何“節流”,要做到物盡其用,加強內部管理,在不降低服務標準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縮減成本,節流下來的就是利潤。
餐飲市場將持續細分
由于居民收入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生活或者工作中的飲食消費需求也不斷的產生多樣化發展。不同階層人士在不同時間、陪同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甚至不同的天氣情況下,就餐的選擇也會不同;同時,單個消費者的口味也存在著多元化發展,這兩點導致了餐飲行業的豐滿度越來越高,市場被無限細分。但鮮有企業可以做到將各個細分下來的餐飲模式整合,所謂“貪多嚼不爛”就是這個道理,做自己擅長的才是上策。
“大企業小門店”成主流
就目前來看,餐飲并非是一個暴利行業,而是薄利多收、細水長流的行業。在上文中我們提到“大眾化餐飲”逐漸上位,高端消費受政策掣肘,中低端消費基數增大,兩相作用下導致“大企業小門店”逐漸成為市場主流。這一點可以對比近年來餐飲行業收入數據:快餐增速連年攀升,在2016年全國快餐年復合增長率達15.32%,而整個餐飲行業的增速在同年是10.6%。在整個過程中,大眾餐飲的市場給餐飲行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強的信心。
擴張資本化
隨著中央廚房以及上游供貨商的產業鏈成熟,更多大型餐飲企業介入團膳業務,區域加盟、整合等形式將會助力餐飲企業快速擴大規模,獲得資本市場青睞。從餐飲企業發展現狀和競爭格局來看,主要是這個行業的分散度太高,很難找到一個非常成規模的企業。未來我國餐飲企業競爭將更加激烈,而餐飲企業如果沒有一定的規模或達到市場領先地位,很難真正獲得成功。借助資本市場有助于真正對餐飲企業規模化發展的“頑癥”進行徹底改造,大幅提升餐飲企業競爭力和管理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大數據應用技術的成熟,大數據金融成為熱點。客如云也推出了自己的金融信貸系統,解決銀行和金融機構想貸不敢貸,小微商戶要貸貸不到,普惠金融很難快速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小微服務業等諸多問題。餐飲商戶可通過客如云的金融服務,讓自己的擴張更加迅速。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市場日新月異,變化莫測。而餐飲行業整體形勢嚴峻,但挑戰與機遇并存,餐飲從業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力點”,貪多嚼不爛,切記盡量遠離自己并不熟知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