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餐飲的信息化已談了十多年了,回頭看一看,餐飲行業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這是事實,餐飲行業不象“醫藥零售行業”,“信息化”是國家強制性行為, 也不象“零售超市行業,沒有“電腦條碼的應用”就無法開業, 說到底“餐飲”的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由這個行業的“實際需求”決定的。就“餐飲行業”而言影響“信息化需求”的因素很多:對信息化的認識;行業運作模式;從業人員素質;出品的加工特點;信息化的成本 等等都會對“信息化”造成很大大的阻力與影響,下面僅從“企業標準化”這個方面談談“餐飲行業信息化”的影響。
標準化是信息化的前提
企業要“信息化”,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企業需要“標準化”,“軟件”是把管理相對固化的一個工具,軟件研發公司通過對“餐飲業務流程的分析”,配合“電腦”的優勢,提練及設計出行業可行的,優秀的管理流程,幫助“餐飲企業加速運作,提高效率,保證收銀安全,提高管理水平”,“信息化“的過程也是企業”標準化“的過程,只能標準化才 統一形象,統一口味,統一制作,降低成本。”要做大,標準化“,這是餐飲連鎖企業的一個共識。
就餐飲企業而言標準化主要有三點”店內運作標準化“,“出品標準化“,”采購標準化“
關于正餐的標準化
店內運作標準化:正餐的店內前臺運作模式較為單一,95%都是“先落座,再點餐,吃完結帳”,
由于標準化程度高,非常適合進行信息化管理,可以通過“觸屏,點菜寶,廚房打印”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幫助餐飲企業,加快餐點上菜速度,減少收銀差錯,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成本。但正餐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不存在“不可替代性“,不用”電腦“也可以運作。目前”信息化“的優勢隨著硬件成本的降低正在突顯。
出品標準化在中國正餐的主力還是“中餐”,應該占“正餐”的70%, “中式正餐“作為中國的飲食文化已傳承了幾千年,特點是 “餐品精細,種類繁多,講究創新“,但”制作工序復雜“,”。。。。“”片末絲廠“,講究“現制”,不同的“廚師”用料配比都有差異,制作時間長,成本高。
近幾年中餐企業出現類似于零售一樣的兩級化,一是保持中餐特點“走高端路線“,提高菜式及服務質量 如”奧菜“,單店規模越做越大樹立單店高端形象,此類企業由于高端菜式較多,用料多為海鮮等貴重食材,企業對“成本控制”的需求一直很高,但由于企業講究創新,菜式變動大,數量多,很難進行“出品標準化“,
二是走中小連鎖加盟,小而精,走”特色餐飲中低路線“,減少餐品以利于口味原料制作標準化 ,如“川湘菜”,特別是“火鍋“行業,多采用加盟連鎖型式,主料部分由總部配送,已實現主料部分”出品標準化“。
就“西餐正餐”而言,我們都知道“用筷子是不能吃西餐的”,刀叉是必備的,西餐肉食較多,西餐中肉制品主料一般會預制,加工以“炸煎“為主,制作相對簡單,調味以醬汁為主,速度快,比較容易進行”出品標準化“。
“正餐的出品標準化”是餐飲行業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原因不光是一個“配方成本卡”的定義問題,例如因為季節的原因,某些菜品價格很高,出品的配料會改變,因供貨商的變更原料凈料率及品質差異很大; 由于是餐品現制,無法批量拿貨,只能是每天早上由供貨商就近供貨,異常情況很多。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到對“餐品成本核算,及原材料的控制”,雖然很多餐飲企業對“信息化”技術的運作有很高的期待,希望通過“電腦的運作”能有效的進行“物料及成本管控”,但都失望居多。
由于“出品標準化“的影響,餐飲企業很難利于信息化技術對”出品“的成本進行有效的管理,通過”單品“的收支沖減來核算利潤,目前餐飲企業一般都采用”月未加權“ ,利用月未單店收支相減來核算單店利潤,無法以”天“為單位進行財務核算。
采購的標準化正餐在用料上的特點有幾個,一是鮮二是多,用料新鮮種類繁多,“鮮”意味著無法批量采購,需要就近送貨,“多”意味著無法在一家采購,需要多家送貨,每天早上餐廳最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收貨。這就使采購的隨意性變大,很難標準化。在中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品牌加盟很多,直營店少,加盟店約是直營店數量的九倍,通過直營店建立形象,利用加盟店收取“加盟費”;降低經營風險;建立品牌。由于是品牌加盟,總部對“加盟店“沒有行政上的影響力,很難有效組織進行標準化的采購. 采購的非標準化,也直接影響到“出品的標準化“,因此很多品牌店為了保證品質也為了賺取利潤,真對主要原料采用總部配送制,強制進行總部采購。即使如此也只能保證一小部分采購及出品的標準化。
目前企業也認識到了此問題,為了保證直營店“采購標準化“,降低成本,強化管理,在同城設立配送中心,集中采購,集中配送。由于正餐”鮮且多“的特點,各店在晚間在進行盤點及物料的配送申請工作,總部匯總,并分配給不同的供貨商,使供貨商能在第二天早上及時直配供貨到不同店,由于各店城區的不同,不同的店可能要建立不同的供貨商,時間緊任務重,企業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持與配合,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處理配貨問題,且變動大,很難有效保證”分店“的及時供貨,此部分企業急需”信息化“的管理支持。
關于快餐的標準化
近幾年快餐的發展異常的迅速,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快餐”所占的比重從2004年的22% 到2007年的45%, 至目前已超過正餐。無論中西式快餐,上餐速度快,制作時間短,是每一個快餐企業所乞求的目標。正是“快餐“對快的要求,推動了”信息化“的運用與發展。
店內運作標準化:快餐前臺運作模式較多,一般的流程前臺企業為加快速度創造了很多運作流程,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客戶就餐的快速度,下面講三種標準的模式:
中式.發牌模式: 客人點餐付款后, 收銀員打印小票,并取一個牌號一并交給客人, 客人落座后把牌號放置在指定或顯眼位置, 此類模式廚部需配備廚房打印機打印廚單, 傳菜員配餐后按廚單顯示的”牌號”在樓面尋找客人, 找到后上餐并收回牌號. 此模式常用于制作時間稍長的中式快餐
西式.掛屏模式: 前臺收銀流程等同一般即取模式, 當收銀員點餐時, 后廚常見用出餐屏替代打印機, 優勢是可以與前臺收銀機實時同步顯示餐品, 廚師可按”出餐屏”顯示的出餐順序快速制作餐品, 前臺服務員也可以根據裝在備餐臺上”備餐屏”進行快餐備餐, 并及時交到客人手上, 一般從點單開始到廚師制作再到備餐員備完餐一般時間不超過60秒,麥當勞就是采用此模式, 此模式適用于制作及備餐時間較短的西式快餐.
臺式.自選模式: 常見于臺式快餐廳, 此模式不同于一般先交錢后取餐的操作流程, 而是采用先取餐,后付款,再找位就餐的運作流程, 餐廳預先制備餐品放置在取餐臺上,并標示價格, 客人排隊取餐, 服務員在取餐臺后協助客人取餐, 在取餐臺尾設置收銀臺, 收銀員計算客人已取餐品總價, 報給客人, 客人付款后找臺位落座就餐.
上述三種模式,最核心的差異并不是流程上的差異,而是餐品制作時間上的差異,由于“餐品制作速度”的原因,30秒內“中式快餐”無法完成餐品的制作,只能先付款后拿牌找座等餐,造成座位的無較利用增加。此種情況下如何加快速度,利用的“信息技術”,采用前臺收銀,廚部打單,有效的減少的制作時間,加快了運作速度,由于不需要送單到廚部,也減少了服務人力。“西式掛屏模式”最為典型的是麥當勞,利用掛屏技術,使收銀點單與廚部掛屏信息同步,可以使用廚部提前30種時間知道客人點單情況,快速備餐,客人可以在60秒內取餐,“麥當勞”能做到“make FOR you”,信息技術的運用功不可抹!”,可以看出快餐行業對“信息化“有很強的依賴度。
出品與采購的標準化 快餐的特點是“快而精“,這就意味著制作時間短,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要求店面加工”簡單“,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進行半成品的預加工,這個過程不能在店面完成,如果是連鎖經營,一定要建立加工中心,對配送到店面的半成品進行預加工,當然口味提高與前臺制作時間是成正比的,如何使店面半成品的加工時間變短,又使口味提高,這是一個很深的課題,相信”真功夫“對此會深有體會,單一的前臺加工方式推動了企業的”標準化“,但口味上的損失拿什么來彌補?這對中式快餐連鎖企業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要發展就要標準化,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快餐的特點決定了他可以全面進行“標準化”,也決定了“信息化”的需求比“正餐”更高,更強,它不象中式正餐,中餐由于在“出品與采購”標準化上存在的問題,很難把“信息化”做得很深入,它的需求僅僅停留在對“前臺流程的關注”上,在“成本管理,倉管,連鎖配送,會員管理“等方面很難全面展開,加上中式正餐大多是加盟, 導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