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區生鮮店線上化很火,然而商戶做得很艱難。
2、雖然平臺給予各種賦能,社區店還是要下線。
3、個體生鮮店做線上訂單,真的是個好業務嗎?
當菜市場的線上化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焦點時,生鮮品類全面“觸網”已成為大勢所趨。除了傳統商超,菜市場、個體生鮮店也開始積極尋找線上出口。與此同時,各大本地生活平臺也全情投入,紛紛重點打造“買菜”業務。2、雖然平臺給予各種賦能,社區店還是要下線。
3、個體生鮮店做線上訂單,真的是個好業務嗎?
一片喧囂之下,社區生鮮店的線上化真的好做嗎?
近日,《零售老板內參》APP(微信ID:lslb168)發現,小區樓下的社區生鮮店(以下簡稱A店)悄然下線了美團外賣,而在一個月前,該商家還是美團外賣的重點扶持商戶,附近的居民只要打開美團外賣里的“買菜”頻道,排名第一的商家一定是這家店。
如今,A店曾開辟出來專門打包外賣訂單的區域,已經堆滿了雜物,店門口也再看不到美團地推小哥的身影。有意思的是,合作終止后,這家社區生鮮店的到店客流并沒有減少,熱鬧如常。
A店的李老板透露了與美團停止合作的原因:平臺抽成太高,賺不了多少錢。此外,該店主還表示,未來可能還會做線上,但不會跟平臺合作了,而是要做一個自己的小程序。但對于再次進軍線上的時間,李老板坦言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
而從李老板忙著招呼前來買菜的用戶來看,即便短期內不做線上,生意似乎都不會受到大的影響。事實上,由于這家門店優勢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菜品,一直都不缺到店用戶。
那么,對于個體商戶來說,生鮮線上化究竟是噱頭?還是有真實可落地的空間?在即時配送服務成熟的今天,他們又該如何行動,才能真正獲得線上增量?
社區生鮮店“下線了”
廣州一家菜市場攤主王老板,對于“觸網”這件事并不陌生,因為在今年菜市場線上化備受關注之前,他早就對電商有過嘗試,只是做了一段時間后就放棄了。
“自己做美團的話,因為不屬于品牌,排名比較靠后,排名靠后訂單量自然會少很多。”王老板坦言。但對于個體戶而言,獲取線上增量,還不止要面對排名靠后的問題。
線上訂單利潤空間收窄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一斤奶油生菜,平臺能賣到近8元,而廣州地區奶油生菜的成本價一般是3元,菜市場定價4元左右,用戶在線上可以買兩斤生菜,但線上只能買一斤。”
這是王老板此前做線上面臨的兩大難題。線上的菜價由平臺制定,但菜市場攤位的線上利潤,由于訂單量少、平臺抽成等原因,盈利情況并不樂觀。
“如果一斤奶油生鮮線上賣7.6元,其中有1.5元會被平臺拿走。除了平臺抽成,品牌合作也要抽成,如果想排名靠前,還要再花一定的營銷費用,最后算下來,盈利情況可能還沒有線下好。”王老板告訴《零售老板內參》。
與王老板遇到的問題類似,在和美團外賣合作一段時間后,A店的李老板也發現平臺抽成高的問題。但一個月前,李老板并不這么看,他滿懷信心地想在線上施展拳腳。
為此,A店布局進行了大的調整。雖然門店只有200平米左右的面積,但為了保證線上用戶體驗,A店專門開辟出10平米左右的區域,作為線上訂單的打包區。與此同時,A店與美團的合作不止簡單的上線,從美團地推小哥的上門宣傳,到周邊用戶看到“買菜”頻道中排名第一的商家就是A店,也說明,這家店在付出平臺抽成外,必然還有一定的市場營銷費用。
但是這樣的合作進行一個月后,李老板發現,結果與自己當初的想象有巨大出入,不僅線上利潤稀薄,門店的客流似乎也受到了影響。
一位經常光顧A店的附近居民告訴零售老板內參,美團的工作人員告訴他線上購買的方式后,他嘗試過幾次在線上下單,但后來發現,在美團外賣的“買菜”頻道,雖然A店排名第一,但還有很多同類型商家,結果就是沖著A店打開的美團外賣,但最后可能在其他家下的單,體驗也是不錯的。
該用戶說的這個問題,讓李老板一度十分頭疼。他本來希望借助美團的推廣,讓門店同時獲得線上線下的訂單。但沒想到,自己賣力宣傳后,很可能是為平臺做嫁衣裳,再加上線上平臺抽成高,實際上賺錢很難。
如今,打開美團外賣,進入“買菜”頻道,已經看不到昔日排名第一的A店。排名靠前的多是些品牌商家,例如菜老包、百果園、果多美等。對于平臺方來說,想讓廣大的中小商家成功觸網,任重而道遠。
經歷過一輪失敗的嘗試后,王老板也認為,接下來如果做線上,一定要做品牌,一定要有靠前的排名。
重返線上
雖然曾經“觸網”失敗,但看到菜市場很多攤主都在尋求線上合作,王老板決定再試一次。更重要的是,如今做線上,條件已經不同于幾年前了。
王老板最明顯的感受是,近兩年涌現出很多菜市場的賦能平臺,如菜老包。這些賦能平臺主要做的是線上的代運營,因為菜市場攤主自己做線上運營比較困難,成本也較高,菜老包就切入了這個市場,作為菜市場與各大平臺溝通的橋梁。并且,由于菜老包打造的品牌優勢,其在各平臺的排名往往也很靠前。
因此,今天再做線上訂單的時候,王老板首先就找了當地兩家比較知名的賦能平臺合作,借助后者的品牌優勢,獲得靠前的排名,提升線上的訂單量。
李老板雖然停止了與美團的合作,但做線上的想法并沒有終止。作為一個距離用戶最近的社區生鮮店業態,李老板也在思考挖掘線上增量的有效途徑。
總結此前的失敗經驗后,李老板認為,做一個自己的小程序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A店覆蓋的人群主要來自周邊的兩個社區,如果只做這兩個社區的線上生意,門店店員有能力承接配送,從而省去配送成本,但為了保證毛利率,會設置起送費。此外,做小程序的另外一個重要意義在于,不擔心自己的用戶被其他平臺搶走。這是李老板與美團合作一個月后,最新思考出的一種線上打法。
值得一提的是,A店雖然只是一個個體小商戶,但卻十分注重會員運營。用戶充值200元即可成為A店會員,成為會員后,用戶即可享受任意商品比非會員便宜0.2元~1元。也因為這樣的優惠力度,經常到店購買的用戶十分愿意辦理會員卡。
因此,有了自己的小程序后,A店也可以進一步做好線上線下會員的一體化運營,從而真正實現線上線下互相導流。
從進軍線上失敗,到換種打法進軍線上,雖然只是一些個體商戶,但在零售老板內參采訪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是真正認同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理念的,即使實踐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但探索的腳步不會停止。
“整個生態還沒有成熟吧,我相信未來能夠找到做線上的有效方法。”王老板依然對未來保持樂觀態度。
社區店做線上真的容易嗎?
雖然生鮮線上化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但實際采訪發現,絕大多數社區生鮮店并沒有找到有效的線上出貨口。
一些個體的社區生鮮店,即便規模不大,但由于優勢的地理位置和好的商品質量,還是不缺線下流量的。
例如A店,位于人流量較大的北京朝陽路上,背靠兩大家庭用戶居多的成熟社區,相比于街對面的物美超市,A店具備絕對的距離優勢。此外,A店的生鮮商品品類很豐富,日常三餐所需一網打盡。這讓很多社區居民選擇就近到A店購買食材,大宗購物則偏愛對面的物美超市(去物美超市需要走過街天橋)。
因此,經營良好的社區生鮮店,依靠線下流量過小富即安的日子并不困難,但如果同時要經營線上,很可能就成了費力不討好的活兒。
如李老板所言,線上的嘗試讓他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感覺把自己的用戶分流了。對于個體商戶來說,一旦上線本地生活平臺,由于線上用戶享受的是3公里范圍內商家的服務,它所面對的競爭對手瞬間增加很多,例如A店的競爭對手瞬間變成排名同樣靠前的品牌商家——每日優鮮、百果園、果多美等。當然還少不了附近的大商超盒馬鮮生和物美。
而具體到線上的運營,這又是個體商戶明顯的短板。首先,商品的標準化程度不如品牌商超,這使得線上用戶收到的訂單,很可能是各種散稱菜的直接配送,嚴重影響用戶體驗。其次,為了排名靠前需要花費大量營銷費用,而品牌商戶則依靠持續穩定的訂單量,平臺依據算法自動給其靠前的排名。
因此,當前的個體生鮮店,做線上還是有諸多難點。好在微信的小程序、正在崛起的菜市場賦能平臺等渠道,給了中小商戶更多“觸網”方案。
與此同時,線上流量入口也越來越聚焦品牌商戶。今年4月,餓了么就宣布與叮咚買菜達成戰略合作,后者是生鮮前置倉的代表品牌。餓了么方面表示,未來的生鮮到家業務,將扶持越來越多像叮咚買菜的優質商家。事實確實如此,打開餓了么的“買菜”頻道,排名靠前的幾乎全部是品牌商戶。
對于這些本地生活平臺來說,生鮮線上化,目前還處于起量階段,遠未達到如外賣一樣成熟,因此,從平臺方的角度來看,他們也希望用更多的優質商戶,拉動“買菜”頻道的流量,從而真正實現生鮮線上化。
不過,對于很多社區生鮮店來說,不做線上,似乎也能活得很滋潤。在沒有有效的線上解決方案前,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大膽嘗試并及時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