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京交會朝陽展區工作人員展示移動機器人咖啡機。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5月28日,京交會上展示的“北京生活性服務業電子地圖”,可查看便民商業網點信息。
5月28日,京交會上展示的智能家居產品,所有設備可通過手機app遠程操控。
5月28日,參展代表正在使用超市機器人售貨機。
本屆京交會上,多個北京市民熟悉的超市賣場在各自展位亮出“主打招牌”,“貨架”擺滿了有機食品等熱銷商品,參觀者使用機器人售貨機、掃碼收銀機可體驗“全自助逛超市”的線下購物新方式,一架物流無人機模型展示了網購配送使用的“黑科技”,一旁的屏幕上,播放著進口農產品從產地到超市經過層層把關的旅程……京交會“超市”展位正講述著人們消費生活的新變化。
2019年京交會昨日閉幕,連日來,現場展現了一批明星產品、技術和成果。華為首款折疊屏手機和多款自主研發5G芯片,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全球首發數字曝光技術;海淀舉辦科技工作者跨界調酒師比拼,中關村美食紅酒嘉年華現場還有機器人服務……無論是技術創新所帶來的新消費需求,還是科技應用帶來的新生活方式,消費升級正遵循從物質消費到服務消費的路徑來完成。北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表示,“歸根到底,服務貿易的發展最終還是要體現在消費上”。
科技創新
物聯網講述“數字改變生活”
科技創新所帶來的產品功能和使用舒適度的提升,正帶來新的消費需求。此次京交會上,與物聯網、智能家居相關的展品展示就受到了廣泛關注。
打開智能門鎖走進家門,智能音響響起一個聲音——“歡迎回家”。智能燈隨之打開,智能空調根據設定好的溫度自動啟動……在京交會電子商務主題展區現場,一個不到十平米的展位模擬了全套“智慧生活”的家庭場景。
這些智能家居產品來自國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據公司總經理徐燕松介紹,此次京交會期間在此展示的都是已經上市的產品,除了門鎖、燈光之外,還包括可通過語音操控查詢天氣、調取影片播放的智能語音電視等“大件兒”,“所有設備都連通到云平臺,可以通過手機app遠程操控,比如今天想用智能養生壺煮個養生茶,您下班前可以先預約加熱,到家就可以享用了。”
在京交會展區現場,像這樣的物聯網“黑科技”產品并不少見。在一旁的京東展區,現場展示的“無人倉中小件出入庫全流程”吸引了參展嘉賓“圍觀”。記者注意到,在物流出庫環節,系統自動下發任務后,機器會將選定的托盤貨架搬運至出庫位置,機械臂收到指令后,會通過視覺識別技術,對托盤貨架中的商品進行自動揀選,全程無需人員手動操作。
據電子商務主題展區總設計師谷樂介紹,該展區以“數據驅動 開放融合”為主題,前期經過三個月的籌備,邀請了一系列電商服務企業參與,展區設計突出數字化理念,主打“數字改變生活”。
餐飲服務
高端餐廳褪去光環變成日常消費
2018年,全國餐飲行業收入超過4萬億元,餐飲業已成消費行業的“重頭戲”。在京交會“2019中餐國際化發展大會”上,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表示,餐飲業已經成為拉動國內消費市場重要的力量。同時,國際美食已經成為中國餐飲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有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美食進入中國,涵蓋世界五大洲。
一些曾經的“高端”餐廳褪去光環,也是消費升級的重要表現。10年前,波士頓龍蝦在酒店能賣到近千元,如今還沒有一盆麻小貴;吃頓西餐能讓食客滿腦子“左叉右刀”生怕犯錯,現在拿著筷子搓牛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食物回歸食物,說明消費者對這種消費習以為常了。
而地方菜品的營銷能力增強。以往的地方菜總是以沙縣小吃、蘭州拉面、黃燜雞米飯、東北餃子館的形式出現,現在國內商圈里,大量出現北疆餐廳、西貝莜面村、淮揚菜等經營地方菜的連鎖商業實體,無論是就餐環境,還是菜品,都有很大提升。
電子商務
全球新鮮食材快速進入消費者冰箱
5月29日,在2019中國電子商務大會上,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司長騫芳莉對外發布了《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8)》。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繼續擴大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全年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31.63萬億元,同比增長8.5%;網上零售額9.01萬億元,同比增長23.9%;跨境電商進出口商品總額1347億元,同比增長50%;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1.3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達到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電子商務從業人員達4700萬人,同比增長10.6%。
電商迅速發展,不僅擠掉了中間商的生存空間,還提高了實體經濟的運行效率。這不止體現在工業產品,也體現在生鮮食品。更先進的采購鏈讓世界各地的新鮮食材更快出現在消費者的冰箱里。
今年中國某電商企業的大型活動期間,烏茲別克斯坦出動了18架運送車厘子的專機直供中國,相當于出動了該國民用航空運力的一半。這也是烏茲別克斯坦車厘子首次大批量入華。
5月28日凌晨3點,頭一批30噸車厘子在烏茲別克斯坦納瓦伊Navoi國際機場裝箱運輸,它們取道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在5月29日凌晨飛抵中國上海浦東機場,5月30日,消費者就可以在網上購買。
新發地做車厘子生意的商戶劉文坡介紹,智利車厘子一般都是經海運進入中國,從采摘到送到消費者手中,至少需要30天。而從烏茲別克斯坦運送到中國的車厘子,打通物流關卡和冷鏈運輸的難題,運送到中國的時間只要48小時。
由于產量少、口味獨特,馬來西亞“貓山王榴蓮”被譽為“水果中的愛馬仕”。與其他產地榴蓮采用主動采摘的方式不同,“貓山王榴蓮”通常在成熟并自然脫落后再收集,容易沾帶土壤細菌,導致以往只能以果肉果泥方式出口中國。5月30日,國家海關總署發布公告,馬來西亞整凍榴蓮獲準進入中國市場。受此利好政策,“貓山王榴蓮”將在各大電商平臺聯合首發,這也是馬來西亞首次向中國出口整凍帶殼榴蓮。
外賣服務
城市一小時配送 農村無人機送貨
記者在京交會展區看到,家樂福、沃爾瑪、國美等北京市民熟悉的超市賣場在各自展位亮出“主打招牌”,展出的物流無人機、進口食品、智能家居等吸引了不少參展者前來問詢。
“貨架”擺滿了有機食品等熱銷商品,機器人售貨機、掃碼收銀機可體驗“全自助逛超市”的線下購物新方式,一架物流無人機模型展示網購配送使用的“黑科技”,一旁的屏幕上,播放著進口農產品從產地到超市經過層層把關的旅程……家樂福展位現場的這些展示,講述著我們消費生活的新變化。
家樂福集團華北區域電商經理田碩告訴記者,此次在京交會展示的都是家樂福近年來主打的最新服務品牌。“例如我們的‘網上商城’自2015年開始上線,已經覆蓋全國。但對于一些偏遠山區以前配送耗時很長,開車送到村鎮里可能要花四五天時間。現在我們通過使用物流無人機,最快兩天就能送到,對于當地人來說網購就更加便利”。
在城市里,外賣服務更為突出地體現了這種便利。“我們現在和幾大外賣平臺合作,主打‘一小時配送’,包括日用百貨、生鮮食品等各種品類。”田碩介紹,為了縮短備貨時間,上萬平米的賣場中專門開辟了“前置倉”,把涉及外賣的商品從四五萬種商品中提前挑出,并開發了智能揀貨系統,“以前揀貨員需要打印出訂單小票一個個去找,現在從手機上實時接單后,商品清單、在倉庫的位置一目了然,就能迅速完成備貨發貨。”
“這幾年都說消費升級,我們現在也主打一個概念叫‘食品升級’,比如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需求量在明顯增加,大家更關注品質和健康了,家樂福的自有品牌就開發了更多這類產品。”田碩介紹,針對“食品升級”,超市還打造了一系列新品牌。以往超市內銷售的蔬果等農產品以“散菜”為主,升級后的“日日鮮”品牌均是當天采購、預包裝好的新鮮菜品,除倉庫內使用冷藏冷凍設備外,在夏季外送過程中也會配冰袋來保鮮。另一個新品牌“家優鮮”則通過農超對接,將法國生蠔等當地特色農產品從原產地原裝直供到超市,對產地選擇、采購環節的審核都非常嚴格,以保證產品質量。
對話
北京市商務局副巡視員丁劍華:
居民飲食變化最能體現“消費升級”
“民以食為天”,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提到消費升級,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吃”了。北京市商務局副巡視員丁劍華表示,餐飲業不僅是對外開放最早、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也是拉動國內消費市場重要的力量。2018年,中國餐飲業收入42716億元,吸納就業人口達2000萬,在保障人民生活需要、擴大消費、促進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新京報:為什么說餐飲業最能直觀體現“消費升級”?
丁劍華: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老百姓對于“吃”的觀念悄然發生著變化。50年代是“溫飽型”,物質緊缺、食不果腹,吃飽已經很不容易;90年代是“小康型”,天天都能吃飽吃好;時至今日,“健康型”餐飲成為時尚,粗細搭配、輕食素食更受追捧。
2018年,中國城鎮和農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27.7%和30.1%,比1978年分別降低了29.8和37.6個百分點。居民消費觀念持續轉變,用于滿足基本生活保障的吃穿類消費比重不斷下降,追求生活質量的現代型消費需求不斷增加。
新京報:餐飲業也是傳統服務型行業,對于刺激消費需求、推動經濟增長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
丁劍華:餐飲業在擴大內需、繁榮市場、吸納就業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方面,都做出了積極貢獻。1978年到2018年,40年間北京餐飲業收入從1.7億元提高到1100億元,增長了近650倍;服務網點從不足1600家發展到8.6萬余家,增長了54倍;國內八大菜系、國外風味美食,米其林餐廳、黑珍珠餐廳、老字號特色小吃,琳瑯滿目的選擇,不斷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
新京報:近些年餐飲消費都有什么新的發展趨勢?
丁劍華:市民不滿足于吃好吃飽,還要吃得健康。餐飲消費便利、安全的需求與日俱增。消費市場上,出現中餐西做、西餐入鄉隨俗的創新融合餐飲模式,“京菜”更成為中國第九大菜系等。
新京報:對提升消費需求、改善消費環境方面,北京出臺了哪些政策支持?
丁劍華:今年,北京已經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善餐飲消費環境。比如促進便民早餐網點發展的措施,鼓勵企業布局網點,滿足便利化消費需求;商業品牌首店發展的措施,鼓勵包括餐飲品牌在內的首店落戶北京;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措施中專門提出培育10條深夜食堂特色街區,挖掘夜間餐飲消費潛力。
今后一段時間,北京將以“規范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為目標,積極推動包括餐飲行業在內的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品質消費需求。
延展
北京將打造成為國際消費樞紐城市
時尚成為消費市場的新增長點,北京在嘗試打造成國際品牌集聚地和本土品牌孵化地。在京交會期間舉辦的2019中國國際時尚高峰論壇上,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孫堯表示,希望產、學、政、商各界攜手,共同協作,繁榮時尚經濟、推廣時尚文化、倡導時尚生活、打造時尚都市,共同推動北京時尚產業國際化發展。
孫堯介紹,去年10月,北京市出臺《北京國際消費樞紐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力爭用五年時間,將北京打造成為特色突出、品質高端、功能完善的國際消費目的地。《行動計劃》著力突出北京以配置、交互為主要功能的消費樞紐功能,涵蓋塑造全球消費城市的“北京主題”、找準全球消費版圖的“北京坐標”、凸顯全球消費市場的“北京價值”、建立全球消費環境的“北京標準”四項主要內容,著力推動十項重點工程,包括全球消費市場開放工程、商品消費品牌匯聚工程、服務消費特色培育工程、新興消費融合升級工程等。
2019年,北京市出臺促消費穩增長系列措施。2月初,《北京市2019年促消費穩增長措施》(“十八條”)出臺,明確由20余委辦局、16區政府通力協作,共同實施十八條促消費措施,挖掘消費潛力,提升消費品質,促進消費增長。“十八條”措施中涵蓋若干項政策,目前已出臺10項。其中既有實施效果較好的延續性政策,如節能減排、鼓勵傳統企業促消費、鼓勵網絡零售等政策,也有創新性政策,如促進首店和旗艦店發展、繁榮夜間經濟、商圈改造提升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