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業內專家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盡管我國的移動支付已經喊了幾年,但技術標準還尚未統一,究竟采取哪種方式最好,誰也不知道,尤其是近場支付表面上很熱鬧,實際上很混亂。
通信行業專家項立剛說,移動支付至少三五年之后才能實現行業普及。
技術標準不統一
研究機構Juniper預測,2013年手機電子錢包市場將達到6000億美元的規模。根據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移動支付全年交易額達742億元,比2010年增長26.4%。其中在遠程支付方面,2011年手機淘寶交易額超過100億元。
由此,電信運營商、銀行機構和第三方支付互聯網公司都在針對移動支付市場摩拳擦掌。但業內專家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近場支付領域,表面上很熱鬧,實際上很混亂。
這個“亂”主要指的是技術標準。在近場支付領域存在基于銀聯主導的13.56MHZ、中國移動力推的2.4GHZ等兩大標準。而在具體的技術解決方案方面就更是多種多樣,有手機銀行、手機貼片卡、雙界面卡、RF-SIM、SD卡等多種方式。《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中國移動目前的手機錢包業務采用的是RF-SIM方式,更換一張帶有支付功能的SIM卡,就能夠刷卡購物及乘坐公交系統;而中國聯通則采取手機貼片卡的方式;銀聯則采用SD卡的方式進行手機支付,并且相應的支付終端并不兼容。“如今的技術標準真是五花八門,但究竟采取哪種方式最好,誰也不知道。”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原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陳靜如是評價道。
技術標準的無法統一,直接受影響的就是產業鏈上的企業。芯片制造商北京同方微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段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的移動支付已經到了整個產業鏈可以行動的前夜,到了“迸發的點”,但始終無法突破。目前在技術標準上并沒有統一,所以相應在產業方向、技術規范和將來的應用上并不明確。“現在各方都忙著跑馬圈地,但都沒有開始大規模應用,因此產業鏈上各環節基本都沒有進入大批量生產。”
段立對記者表示,因為標準不確定,所以同方微電子就定制各種技術解決方案,以應對不同的技術標準和應用方式。他向記者透露,之前他們曾經針對2.4GHZ的技術標準投入了幾百萬來做項目,但有傳言說已確定近場支付采用13.56MHZ標準,2.4GHZ方案不允許進入金融流通領域。因此就將2.4GHZ的項目停了,直到現在還沒有開工。
陳靜向記者透露,關于移動支付標準問題的討論稿已經出來,并已經送審,有望年內出臺。其中在近場支付領域,已經確定為銀聯主導的13.56MHZ標準。
安全問題接踵而來
技術標準不定,接踵而來的就是移動支付的安全問題。
網秦安全專家劉晶晶分析說,移動支付標準包括端口和終端的標準、安全標準等各種技術標準,涉及產業鏈上諸多環節,而安全標準的制定需要與具體的頻譜、端口和終端標準相符合,不同的移動支付標準帶來的差異很容易造成支付安全的風險漏洞。
網秦安全研究中心鄒仕洪博士表示,由于經濟利益的驅使,移動支付將成為手機病毒和惡意軟件攻擊的下一個目標。
劉晶晶分析說,移動支付隱藏著諸多安全隱患。首先,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就面臨著較多安全問題,這也使得木馬程序和病毒很容易乘虛而入。其次,在下載客戶端方面以及手機網上交易時,也很容易遇到山寨客戶端以及用“秒殺”、“低價”字樣誘惑消費者的病毒和木馬。另外,由于手機的便攜性,很容易出現手機被盜、信息資料被冒用及銀行賬號被盜等風險,而廣大用戶在手機安全防護方面的意識還有待提高。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移動支付發展的一個瓶頸。卡巴斯基的數據顯示,如果用戶確信移動支付是安全的,94%的用戶會使用移動支付。
而移動支付安全的解決是一個系統的問題。劉晶晶表示,移動支付涉及通信和金融行業,其中包括用戶、電信運營商、金融服務商、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終端廠商、芯片制造商、平臺運營商、系統集成商等眾多環節,因此,移動支付安全問題的解決有賴于整個產業鏈上的各方共同解決。
涉及各方之間的利益
陳靜分析,移動支付產業鏈很長,所有環節上的參與者都想從中分一杯羹,每一方的利益都要有合理的分配,但現在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好。
記者了解到,13.56MHZ和2.4GHZ的標準之爭首先是利益紛爭的焦點,在移動支付標準統一之前,雙方都沒有完全放棄,并且還在暗自布局中。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央行共向101家企業發放了《支付業務許可證》,這其中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這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中國銀聯類企業和互聯網支付公司等。如今,三大運營商都已經成立專門的電子支付企業,包括在今年4月26日掛牌成立的聯通支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中國電信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并且其業務均包括遠程支付和近場支付。
運營商及銀聯和銀行相互合作的同時,也在暗自發揮各自的優勢。記者了解到,中國移動除了SIM卡形式的手機錢包之外,還開通了手機支付的業務,即用戶可以專門開通手機支付賬號,通過營業廳在手機里存錢,額度無上限,直接通過手機賬號來進行消費。這樣,就完全繞過了銀聯和銀行。
而中國銀聯方面,首先在各地遍布13.56MHZ的POS機,與中國移動采用2.45GHZ技術的手機錢包并不兼容,另外還通過SD卡以及在各類型智能手機上面以安裝客戶端的形式,在用戶手機上獨占入口。如果要使用銀聯的手機支付,只能在銀聯客戶端導入的界面上進行購物,否則將不能使用銀聯的手機支付。此外,中國銀聯與手機瀏覽器提供商UC優視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基于UC瀏覽器的銀聯移動安全支付解決方案。銀聯還與京東商城、麥包包、歐飛數碼等電商企業及HTC等手機終端廠商展開了手機客戶端軟件內置銀聯支付服務的合作,這樣下來,也避開了運營商和第三方支付互聯網企業。
而第三方支付企業也在紛紛布局,例如支付寶就推出了條碼支付產品,通過掃描用戶手機上的條形碼即可實現支付;快錢公司發布了一款名為“快刷”的產品,該產品甚至免去了手機和POS機的接觸,直接將手機變成了pos機;財付通推出了專門的手機客戶端和“樂刷”產品等。
陳靜說,移動支付存在很多商機。但要實現整個行業的發展,需要產業鏈各方加強合作。不是誰領導誰,或者誰侵占了誰的利益,而是共同把蛋糕做大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