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增加各類公共服務提供”和“發展普惠金融”的重大戰略。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秉承普惠金融理念,堅持服務民生取向,堅持完善公共服務方向,順應國際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從中國實際出發,全面啟動金融IC卡工程。
堅持金融服務民生,探索中國普惠金融道路
中國金融IC卡工程的發展是與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改革開放以前,中國金融業的支付工具主要是現金、票據和匯兌。改革開放之后,位于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省率先引入當時國際上普遍使用的銀行磁條卡,銀行卡業務快速發展。截至2000年底,全國銀行卡發卡量近3億張、交易額超過4萬億元。2002年,在中國人民銀行推動下,中國實現了全國銀行卡的“聯網通用”,建立了“市場資源共享、業務聯合發展、公平有序競爭、服務質量提高”的發展機制,促進了銀行卡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并有效解決了當時商業銀行存在的“各自發卡、互不通用”問題,減少了社會資源的浪費。此后僅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銀行卡發卡量翻了三番,交易額增長超過60倍。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金融IC卡工程正式啟動。
金融IC卡是指由商業銀行發行、以集成電路芯片為介質、承載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金融集成電路(IC)卡金融行業規范應用、具有金融支付等功能的銀行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金融IC卡多應用受理環境逐步走向成熟化,發卡量、交易量、用卡質量穩步提升。截至2013年底,全國金融IC卡累計發卡5.93億張,在全國范圍內,98.6%的pos機終端和98.5%的ATM終端已經完成相關技術改造,可正常受理金融IC卡業務。2013年全年新增金融IC卡占新增銀行卡比例達到64%。
金融IC卡是現代信息技術與金融服務高度融合的創新工具,采用芯片技術與金融行業標準,兼具銀行卡、保障卡、管理卡等多重功能。相對于傳統的銀行卡或一般的IC卡,金融IC卡更具安全性、便利性、標準性、經濟性和可拓展性。在安全性上,金融IC卡的應用能夠消除傳統磁條卡的偽卡欺詐風險,有效杜絕接收假幣,使得持卡人資金更加安全。在便利性上,金融IC卡的閃付功能不需簽名和找零,可在公交、地鐵和餐飲等行業廣泛應用,使得消費支付變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在標準性上,金融IC卡作為銀行卡的換代產品,統一、規范的發行標準促進了中國支付產業的發展。在經濟性上,芯片卡不僅使用壽命較長,并且能夠循環使用,降低了再生產的周期。金融IC卡的廣泛應用還可以減少紙幣、輔幣的生產和流通,降低相關物質消耗,推進國家關于建設節約型社會、建設智慧城市和建設綠色城市的新戰略和新理念。在可拓展性上,金融IC卡不僅可以應用于傳統銀行業的支付領域,而且可以滿足其他行業尤其是公共服務領域的金融需求。
金融IC卡的廣泛應用,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普惠金融發展較快,已經初步形成了一些經驗和模式:一是以巴西為代表的代理銀行模式。代理銀行模式是一種在缺乏銀行分支機構的地區為客戶提供基礎金融服務的方式。在代理銀行模式下,金融機構與藥店、郵局和汽車經銷商等簽署協議,通過其商業網點提供基礎性的金融服務。二是以印度尼西亞為代表的微型金融服務模式。微型金融服務主要為貧困、低收入人口和微型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具有審核簡便和辦理方便等特點。三是以肯尼亞為代表的手機銀行模式。最初肯尼亞的手機轉賬服務主要用于小額貸款者的貸款和還貸,現在已擴大到更加廣泛的支付領域。在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普惠金融工作。近年來,普惠金融的理念通過金融IC卡應用的實踐活動在中國大地上迅速推廣并深入人心。放眼未來,中國完全有可能從金融IC卡的應用出發,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普惠金融的道路。
為改善社會公共服務提供金融載體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是“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之一,要求“增加各類公共服務提供”。公共服務包括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社保、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以及為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活動提供保障等。在現代社會,作為公共服務的平臺和載體應當具有以下主要特點:一是具有較高運行效率和較大承載能力,滿足社會快速發展要求,為公眾提供方便、快捷和多樣化的社會服務;二是具有應用廣泛、覆蓋面寬的特點,與百姓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相關;三是具有較好的風險控制機制,安全可靠,能夠切實保障資金安全。金融IC卡基本符合這些要求,金融IC卡的普及和應用有效提升了社會公共服務水平。
從中國的實際情況看,金融IC卡可加載社會保障卡、軍人保障卡、居民健康卡、公交卡、市民卡等多種公共服務功能,契合了社會公眾“一卡多用、全國通用”的需求,體現了社會公共服務與金融服務的結合。金融IC卡在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擴大了服務供給主體,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逐步形成了政策引導、市場推動、社會參與的公共服務機制。金融IC卡所獨有的“高安全、快支付、多應用”等優越性,能夠最大限度地使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群體之間同享標準化的公共服務,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的實現。
中國人民銀行和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承擔著提供金融公共服務的職能。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將“金融IC卡在社會公共服務領域應用”作為重點研究課題,與社保、交通、衛生、鐵路等相關行業和部門溝通協調,在47個城市開展試點工作,取得重大進展。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關于推進金融IC卡應用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全面完成金融IC卡遷移的目標。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要求,在商業銀行之間開展電子現金的跨行圈存,打通各商業銀行之間電子現金跨行充值路徑,使所有持卡人都可在不同銀行自助終端上安全充值,更加方便地享受到基于金融IC卡提供的服務。
在新形勢下,金融IC卡的應用還推動了金融改革的深化,并以此提高了金融業的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從支付工具的改革看,金融支付工具主要用于資金清算和結算過程,傳統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主要是票據和銀行卡。隨著支付工具改革的深入,銀行卡的普及率和創新力不斷提高,支付工具電子化的趨勢明顯加快,移動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發展迅速,中國逐步建立了以票據和銀行卡為主體、以移動支付等電子支付為補充的現代支付體系。金融IC卡依托于銀行信用,其安全性高、可多應用、快捷便利的特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從信貸工具的改革看,狹義的信貸工具通常是指銀行貸款,即以銀行為主體的貨幣資金發放;廣義的信貸工具主要是指以銀行為中介、以存貸為主體的信用活動,包括存款、貸款和結算等。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的傳統信貸工具都需要到銀行柜臺辦理,受限于商業銀行工作時間和場所,相對復雜的申請流程和手續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成本,而金融IC卡的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貸活動的成本、提高了信貸工具的效率。比如,浙江民泰銀行基于金融IC卡推出的手機信貸工具,將金融借記和電子現金應用加載到手機上,實現了線上與線下支付業務的融合。與傳統信貸工具相比,手機信貸工具更好地滿足了社會公眾多樣化的信貸需求,可不受時空約束及時貸款和還款。
目前,金融IC卡已經在社會上7大類28個公共服務行業實現了加載應用,覆蓋了公共交通、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城市管理、生活服務、企業服務等多個領域,提升了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從目前情況看,無論是在經濟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還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大中城市,金融IC卡都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
促進移動金融與金融IC卡的融合
2013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擴大“金融IC卡在公共服務領域的一卡多應用”的具體要求。做好金融IC卡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工作,既符合中央關于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公共服務的思路,也符合國家關于金融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要求,是今后一段時期內中國人民銀行和金融科技戰線的一項重要工作。
隨著我國金融IC卡的廣泛應用、移動通信網絡的蓬勃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以移動支付為基礎的移動金融已逐漸進入金融服務民生領域,代表了金融IC卡多應用的發展方向。從國內外銀行卡芯片化遷移與移動金融技術創新的進程來看,當前正是中國推進移動金融產業發展、奠定業務運營基礎、建立產業集約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的移動金融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條件,充分發揮銀行間聯網通用渠道和金融IC卡技術標準的優勢,進一步完善金融IC卡的公共服務功能。為順應國內外金融業務創新的發展潮流,中國人民銀行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早在2010年就制定了推進移動金融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2012年制定并發布移動支付金融行業標準;2013年建設移動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務基礎設施;2014年開展移動金融綜合應用創新試點,并計劃于2015年通過試點示范帶動移動金融的應用推廣。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正在通過政策引導與市場推動,促進移動金融與金融IC卡的融合。在繼承現有金融IC卡行業多應用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移動金融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特點,積極探索手機信貸、電子現金、醫療健康、公共交通等移動金融應用,推動多行業、跨部門的信息共享。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抓住機遇,以擴大金融IC卡應用推廣工作為突破口,加快移動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營造移動金融健康發展的有利環境,為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平臺和載體,為百姓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